在很多年前,非洲菠萝格的一种花枝花梨在一些产地带是不分价格的,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,但是运输到国内市场上才进行材质区分,进行售卖。
最开始,30公分是起步,50公分以上的方料算大,80公分--1米口径的原木很常见,1.5米宽的大板也不少,1.8米宽的才是亮眼的好货。
2018年,缅甸花梨木通货的价格已是十年前的5倍了。
不过,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红木价格的飙升。所以,相对于价格翻5倍来说,让购买者印象更深的是缅花尺寸在十年间的不断缩水。
现在,最常听到的感概:现在的料,尺寸一年比一年小,价格还一年比一年高。
1.8米口径的缅花还有见到吗?只能是一个传说了。
1.5米口径的呢?基本算是绝迹了。
1米口径以上的呢?实属罕见。
80公分--1米口径的,曾经很多很常见。现在也还能找到,不过都已归入极品料,要按根、按块论价卖了。
红木生长周期太长,生长成材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的大量需求。
近的砍完了,只能向远处砍;有路的地方砍完了,只能向没路的纵深砍;大的砍完了,只能砍以前看不上的小的。所以只能越来越小,越来越少,越来越贵。
只是这种速度太快,快到超出了人们的预料。
谁会想到,早在2008年多得可以用来填山坳的多哥、贝宁两国的非洲花梨木,仅两三年时间就被砍的退出市场?
当时,谁会想到老挝产地的大红酸枝几年后就在市场上基本绝迹?曾经常见的净42公分的料,会变成按根、按块卖,还可遇不可求?
谁能想到,十年后1米5的缅花已经绝迹,1米以上的都是罕见?80公分的都已成极品大料?回首往事,是怀念,是总结,是留下印迹,也是为了能更好的预见未来。
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去回首总结红木行业的这十年,都会发现红木资源是在渐趋枯竭,越来越小、越来越少、越来越贵。未来十年,也必然延续这种趋势。
这也不是我们谁的意志所能改变的。就犹如大江东去,不是谁呼唤来了,而是天然的规律。
以上是非洲菠萝格厂家整理的行业新闻,仅供大家参考,有需要了解更多资讯的欢迎进站。